,telegram搜索用户(www.tel8.vip)是一个Telegram群组分享平台,telegram搜索用户包括telegram搜索用户、telegram群组索引、Telegram群组导航、新加坡telegram群组、telegram中文群组、telegram群组(其他)、Telegram 美国 群组、telegram群组爬虫、电报群 科学上网、小飞机 怎么 加 群、tg群等内容。telegram搜索用户为广大电报用户提供各种电报群组/电报频道/电报机器人导航服务。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文/钱铮)
日本三菱重工业公司2月7日宣布,因看不到未来发展前景,彻底停止喷气式客机SpaceJet(原名MRJ,意为“三菱支线喷气客机”)的研发。这标志着日本首款国产喷气式支线客机在历经15年波折、投入巨额研发经费、数度因设计错误等原因延期交货后,终于以失败告终。
缺乏整机研发生产经验
从2008年决定将MRJ产品化并进入全球商用飞机市场,到2023年宣布停止研发,据估算15年间投入这个项目的研发费用已达1万亿日元(100日元约合5.16元人民币)规模,其中,日本政府为此投入约500亿日元资金。这个承载着日本国产客机梦想的大型项目以失败告终,这背后有技术实力的问题,也有企业管理和决策失误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负责研发和生产的三菱重工,以及本应对项目起到指导作用的日本经济产业省和国土交通省,都对如何取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型号合格证严重缺乏经验。
SpaceJet是日本飞机生产商开发和制造的双发涡轮螺旋桨发动机客机YS-11于1962年首次试飞成功后,时隔近半个世纪日本再次投入国产客机研发。三菱重工长期以来为美国波音公司提供航空零部件,如波音787客机的零部件约有三分之一是日本企业生产。但零部件生产和研发生产整机完全不是一个概念,三菱重工明显缺乏专门技术和经验。而三菱重工和政府部门对项目的难度都过于乐观,最初计划2011年进行首次试飞,2013年开始交货。如此盲目乐观的结果是,SpaceJet在2009年就因为需要大幅变更机身和主翼的设计而推迟交货,试飞成功后又出现机身和主翼结合部分强度不足、需要重新排列电子设备等技术问题。据统计,SpaceJet前后共有约900处的设计需要变更,包括设计载荷的修改、与各种系统设计相关的变更、电气系统布线的修改等,甚至有几个需要回到基本设计阶段重新来过。
参考消息网2月18日报道(文/安晓萌)
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市南一家奇瑞汽车专营店内,瑞虎系列多款车型的各色汽车整齐划一地停放着。2月3日这天是工作日,店内仍有不少顾客前来看车试驾。在这家门店工作了4个年头的汽车销售加利克说,除疫情期间闭店过一段时间,这几年销量可谓节节攀升。
近几年,中国汽车以质优、经济和可靠在俄罗斯打响品牌知名度,赢得一众粉丝。如今,在俄罗斯马路上穿梭如织的车流中,除了本土拉达牌汽车,最多的便是中国诸多品牌的汽车。
一年新开数百家销售门店
依据俄罗斯《汽车商业评论》杂志与当地一家商业银行近期联合开展的调查,至2022年底,俄罗斯的中国品牌汽车经销商数量达到1041家,几乎占俄罗斯汽车经销商总数的三分之一。
去年一年,俄罗斯新开487家中国汽车销售门店。门店迅速扩张缘于俄罗斯市场对中国汽车旺盛的需求。
2022年,俄罗斯总计从中国进口约11.7万辆乘用车,较上年增长40%。中国已成为俄罗斯进口乘用车的主要来源国。
除普通消费者,俄罗斯汽车租赁公司和出租车公司也踊跃采购中国汽车。从去年7月开始,俄罗斯央捷科斯(Yandex)汽车共享公司开始分阶段更新莫斯科、圣彼得堡和索契等各个城市的车队,已经采购数百辆吉利旗下酷瑞、哈弗和奇瑞瑞虎等中国品牌汽车,今年将继续更新车队。
参考消息网2月15日报道 据彭博新闻社网站2月14日报道,福特汽车公司将投资35亿美元在密歇根州西南部建设一家电动汽车电池厂,该厂将在一家中国电池制造商的技术和支持下运营。
福特公司13日称,这家位于密歇根州马歇尔附近的工厂将雇用2500名工人,证实了彭博社2月10日的报道。该厂将于2026年投入使用,每年生产的电池足以为40万辆电动汽车提供动力。
这家美国汽车制造商将签约使用中国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电池技术,后者将帮助建厂并向工厂派出员工。
福特公司说,它将拥有并运营这家工厂,并将成立一家全资子公司进行管理。宁德时代是全球最大的电动汽车电池制造商。
“福特拥有对制造、生产和劳动力的控制权,”福特公司负责电动汽车产业化的副总裁莉萨·德雷克在记者会上说,“我们将从宁德时代获得技术许可。”
德雷克说,宁德时代的员工将帮助安装生产电池的工厂设备,其中一些人将来自中国。德雷克说,宁德时代的一些人员将长期留在密歇根州的工厂,因为“我们需要他们的帮助”。
据报道,在13日于密歇根州举行的宣布投建这家工厂的仪式上,福特公司执行董事长比尔·福特说,宁德时代将“帮助我们加快发展,这样我们就可以自己制造这种电池”。
参考消息网2月9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31日报道,中国在增长潜力巨大的车用动力电池市场占据六成以上份额。
蓄电池市场将会迎来巨大增长。调查机构富士经济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全球锂电池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达到12.3315万亿日元(约合940亿美元),比2020年增长84%,其中车用动力电池占到需求的近八成,是2020年的2.1倍。
中国企业在电池行业的主战场——车用动力电池方面占据压倒性优势。据韩国电池和能源研究公司SNE Research的统计,2022年1到11月间,在动力电池使用量中排名前两位的依次为中国企业宁德时代和比亚迪,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37.1%和13.6%。韩国LG和松下控股则分别以12.3%和7.7%的市场占有率位列第三和第四。在全球市场占有率排名前十的企业中,中国企业占据六席,合计市场占有率超过六成。
在产能扩大速度方面中国也是赢家。日本市场调查机构技术系统研究(Techno Systems Research,简称TSR)2022年底发布的预测显示,中国三家电池巨头的产能将在2025年达到1249吉瓦,届时日本电池制造商的总产能与中企之间的差距将从2021年的3.7倍扩大至8倍以上。(编译/刘林)
参考消息网2月1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网站2月1日报道,负责比亚迪销售的比亚迪日本公司1月31日在日本推出了SUV车型“ATTO3”,这是该公司在日本推出的首款乘用电动汽车。
报道称,该款汽车售价为440万日元(约合22.8万元人民币),1次充电可行驶485公里。其定价低于日本企业的竞争车型。最早将于3月开始交车。
报道指出,比亚迪还将在日本陆续推出其他款型纯电动汽车。
参考消息网1月23日报道 据《俄罗斯报》网站1月16日报道,在欧洲汽车短缺和零部件价格上涨的背景下,俄罗斯的汽车租赁公司正在转向中国汽车。在短期租赁公司的车队中,来自中国的汽车占比增长了约三分之一,目前约为10%。
“城市驾驶”租车公司新闻部说,2022年,该公司汽车数量增加逾30%,主要是中国制造的中国品牌汽车,包括哈弗、奇瑞、吉利和江淮等。
“汽车之家”公司总经理希什科指出,中国的吉利和星途以及几个欧洲品牌最受租车客户青睐。他介绍说:“本公司选车的主要标准是品牌知名度和价格。近期采购最多的汽车是中国知名品牌的紧凑型SUV。”
KROS租车公司副总裁补充说:“中国品牌的汽车符合这样的要求: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够高,价格合适,备用部件采购容易。最后一点对汽车租赁业务而言尤其重要,因为租车就是损耗较高。”
VTB租车集团销售总监基谢列夫表示,奇瑞、吉利、哈弗早在2020-2021年就开始出现在该公司的短期租赁服务中。他说:“VTB公司的车队里还包括中国的江淮iEV7S新能源车。”
对租车公司而言,被很多人不断使用的汽车,除了可靠性之外,保养、修理和保险方面的价格也要易于接受。业内人士解释说,由于零部件价格上涨、维修期限长等因素,欧洲二手车现在的保险费率提高了,这也迫使俄罗斯租车公司转而采购中国汽车。
参考消息网1月22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9日报道,中国一个研发超高速管道磁浮交通系统(高速飞车项目)的研究设施完成了首次利用全尺寸航行器的试运行。
报道称,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的一条超导磁浮试验线完成了3次航行试验。该项目旨在最终在一条接近真空的管道中以1000公里/小时或更快速度运送乘客和货物。如果取得成功,这将是世界上速度最快的陆基交通技术。
报道称,在1月14日的试验期间,航行器的速度为最高50公里/小时,每次航行距离为210米。
建造和运行该设施的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称,试验验证了高动态超导磁体、大功率多重变流器、全过程安全控制、密闭空间管道无线通信和高精度定位测速等关键技术,为未来进行更高速试验铺平了道路。
报道没有具体说明试验期间是否已将空气从管道中抽出。在管道内保持低压环境是发展该技术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
目前运营中的最快高铁时速达350公里。由于空气阻力,提高速度将大大增加铁轨磨损和能耗。
但大同这一设施的磁浮技术消除了磨损铁轨的摩擦力,其真空管道则减少了空气阻力。
参考消息网1月21日报道 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1月16日刊登了题为《如何让大众汽车达到“中国速度”》的报道。全文摘编如下:
中国对大众汽车的重要性可以从数字中看出:这家拥有多个品牌的集团在中国销售的汽车约占其总销量的十分之四。多年来,大众品牌一直是市场领头羊。大众汽车在中国的处境也可以从数字中看出:2022年其在中国交付了近320万辆汽车,比2021年减少约4%。而与此同时,整个中国汽车市场销量增长约2%。
大众汽车进入中国市场已有约40年。但现在这家汽车公司正面临成为众多在华车企中普通一员的危险:因为竞争越来越激烈,因为公司本身在技术上太弱了,因为它已经在吃老本了。
大众汽车集团(中国)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拉尔夫·布兰德施泰特想让这家欧洲最大的汽车制造商更具中国特色。
55岁的布兰德施泰特自2022年8月以来一直负责中国的工作。
在他看来,大众汽车必须留在中国的关键原因有两个:市场规模和非凡的创新实力。
布兰德施泰特表示,数字化是关键,车距控制、变道以及交通拥堵和停车引导等自动驾驶功能是“必须具备的”;任何公司如果在两三年内无法提供能在高速公路上基本独立驾驶的产品,“将可能无法再销售汽车”;此外,中国客户平均比欧洲客户年轻得多,他们希望在车内享受数字娱乐。
参考消息网1月17日报道 据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月15日报道,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在2022年中国汽车出口同比猛增54.4%至311万辆之后,中国已经超过德国,成为世界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此间分析人士认为,中国还在逼近日本的出口量,很有可能在未来几年内拿下世界第一大汽车出口国的头衔。
汽车行业数据提供商麦柯莱依斯信息咨询公司称,2022年前11个月,日本汽车制造商向海外出口了320万辆汽车,几乎与一年前持平。
而在2021年,日本出口了382万辆汽车,一旦全年业绩统计出来,预计日本汽车出口量将出现同比下降。
德国汽车工业协会表示,德国去年出口了261万辆汽车,比2021年增加了10%。
报道援引私募股权公司联合资产管理公司合伙人曹华(音)的话分析:“中国汽车出口强劲的增长势头帮助这个国家赢得了汽车制造强国的声誉,因为其乘用车和商用车也受到中国以外人士的喜爱。中国电动汽车在一些发展中国家赢得了相当大的市场份额,最终将推动中国进入世界主要汽车出口国的前列。”
报道还称,中国的汽车市场——自2009年以来一直是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长期被大众、通用汽车、宝马、奔驰等外国品牌所垄断。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据《日本经济新闻》1月14日报道,印度汽车工业协会13日公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印度新车销量达到472.5万辆,连续两年出现增长,与饱受新冠疫情和半导体短缺之苦的2021年相比增长26%。
其中,乘用车销量增长23%,至379万辆,刷新了2018年创下的历史最高纪录;商用车销量增长38%,达到93万辆。
2022年,印度的新车销量超过了日本的汽车销量(约420万辆),居世界第三位。据联合国预测,印度人口将在2023年跃居世界第一。随着中产阶级队伍的壮大,预计今后印度汽车市场可望继续扩大。
2018年,印度新车销量创下了440万辆的纪录。2019年印度汽车市场低迷,销量跌破400万辆。2020年由于严格的城市封控等新冠疫情防控政策,印度经济活动陷入停滞,汽车销量低于300万辆。(编译/刘洁秋)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据德新社瑞典基律纳1月13日报道,位于欧洲大陆的首个卫星发射场13日在瑞典北部基律纳附近的埃斯龙厄航天中心启用。
欧盟委员会主席乌尔苏拉·冯德莱恩、瑞典国王卡尔十六世·古斯塔夫和瑞典首相乌尔夫·克里斯特松在开幕式上剪断了具有象征意义的蓝色和黄色缎带。
瑞典太空企业“瑞典空间研究中心”说,埃斯龙厄航天中心的发射场在经过多年筹备之后启用,将提供进入太空的新途径,而且是对位于法属圭亚那(法国在南美洲的海外省)库鲁的欧盟太空中心的补充。
瑞典空间研究中心说,预计将在2023年年底首次发射卫星,并且在现场对可重复使用的火箭进行测试。
此前,欧洲航天局也曾利用俄罗斯的普列谢茨克火箭发射场将卫星送入太空。2018年,欧洲航天局在那里发射了“哨兵-3B”地球观测卫星。
然而,鉴于俄乌冲突,欧盟希望减少对俄罗斯的依赖以及与该国的互动。
克里斯特松说:“当前的地缘政治形势——当然,尤其是俄乌冲突——证明了欧盟有途径进入太空的重要性。”
参考消息网1月15日报道 据西班牙《机密报》网站1月9日报道,韩国三星重工业公司和丹麦企业西博格技术公司继续在推进其漂浮式微型核反应堆的研发。它有望减少对化石燃料的依赖并彻底改变能源市场。现在,美国船级社已经为这两家公司的漂浮式微型核电站设计方案开了绿灯。
报道称,三星重工业公司和西博格技术公司于去年4月签署了一份谅解备忘录,其中规定,前者将贡献其作为全球最大造船商的经验,后者将贡献其漂浮式微型核电站设计方案。这种漂浮式核电站是模块化的,可以配备2到8个100兆瓦的反应堆,具体数量取决于电力生产需求。
三星重工业公司称,这种漂浮式核电站不仅可以作为“现有化石燃料发电设施的替代品,还可以作为工业供热系统、制氢设备和海水淡化设施的电力和热能来源”。
西博格技术公司设计的这种反应堆并没有使用需要持续冷却的固体燃料棒,而是将燃料与充当冷却剂的一种液态盐混合在一起。为此,它们使用了一种氟化盐。在温度低于500摄氏度时,这种氟化盐保持固态;而当温度达到500摄氏度时,它会熔化为液态,从而使铀溶解在其中。
众志书捷报,拼搏结硕果,2022全年销量数据出炉,一汽-大众累计终端销售新车1,823,577辆(含奥迪进口车),其中大众品牌终端销售1,041,077辆,奥迪品牌终端销售635,588辆(含进口车),捷达品牌终端销售146,912辆。面对2022年严峻复杂的市场环境,一汽-大众行稳致远,展现出了卓越的经营品质和经营韧性。
一汽-大众将“笃行”定为公司2023年度关键词
“笃行”2023,一汽-大众将持续强化用户导向思维,加快推进数智化转型,以高质量发展成果引领产业发展,为国家和经济的强劲发展贡献重要力量。一汽-大众董事、党委书记、总经理潘占福在2023年新年贺词中表示:“一汽-大众在面向未来的产品阵容中新增多款新能源及混动产品,在智能网联方面做出了一系列重要新部署。新的一年,一汽-大众将继续坚持以用户为中心和全体系数智化转型升级,聚焦重点业务领域和关键项目,在股东双方的战略指引下,加速实现高效益转型增长,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更优质的产品与服务。”
网友评论